

江南院区0451-51118555、51118702
江北院区0451-56890708
历史沿革
历史沿革
- 分类:走进我们
- 发布时间:2019-06-26 00:00:00
- 访问量:0
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50年的发展历程、医院精神、近年所取得的业绩
摘 要:
建国以来海员总医院的发展历程;形成的企业文化;取得的成果和业绩。
海员总医院的发展历程
建国初期到“文化大革命”前是海员总医院的初建。1952年在当时的黑龙江航运管理局机关成立卫生所,属于机关科室,共有3人(李超、李淑梅、马云华),职能是简单的医疗药品发放。
医院的领导结构
1954年-1956年 院长兼书记 张化县
1957年-1959年 院长兼书记 霍富贵
1960年-1962年 院长兼书记 付桂珍
1963年-1965年 院长兼书记 李忠发
1966年至1976年,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医院受到严重摧残的时期。很多医院被“拆庙赶神”,医院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,取消了病房,只保留了少数门诊科室,医院的建设与管理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,医院条件较差、管理较乱。
1953年8月,根据黑龙江水运发展的需要,成立了航运局职工医院,隶属于航运管理局,是交通部直属单位。医院当时设有20张床位,职工人员为47人,地址在哈市道外区钱塘街原67号,医院建筑面积2640平方米,负责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在哈地区职工、家属的医疗、预防保健工作。
1966年-1971年 革委会主任 卢玉珍
工宣队长 李忠发
1972年-1975年 革委会主任 卢玉珍
书 记 齐丙恒
1976年-1978年 革委会主任 卢玉珍
书记兼院长 鲁云生
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是医院恢复发展的时期。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,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、开放和发展的新时期。这个时期也是医院增长的时期。医院党的组织和科室建制得到了恢复,各项工作展现了新的起色。床位增加为100张,增加了手术科室,这个时期是国家的计划经济时期,医院的主要职能还是负责黑航系统内的职工、家属医疗、预防保健工作。由于人员和床位的增加,1990年在上级党组织的批准下,医院党支部扩大为党总支委员会;1992年黑龙江航运管理局职工医院更名为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;1995年经上级党组织的批准,医院党总支委员会扩大为医院党委。这时的医院由传统模式管理开始引进标准化管理、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与方式。
1978年-1979年 书记 韩国清 院长 修万顺
1980年-1983年 书记 张凤春 院长 修万顺
1984年-1990年 书记 兼院长 张殿禄
副院长 张秀霞
1991年-1994年 书记 江云德
院长 张殿禄
副院长 庞 娟
1995年-1997年 书记 沈甲三
院长 庞 娟
1998年-2016年 书记兼院长 么会学
步入科学管理时期
这个时期海员总医院也随着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向前发展,根据黑航局的要求,海员总医院不但要负责在哈地区职工、家属的医疗、预防保健工作,同时还要负责黑航局全系统各港、航、站职工、家属及社会患者的医疗、预防保健工作。服务半径人口约10万人以上。
这所大楼的建成,极大地改善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工作和医疗环境。在医院的规模上也有所扩大,床位由原来的100张增加到200张。同时增加了许多急需的科室,如妇产科病房、儿科、康复科、中医科、骨科、皮肤科、肿瘤科等,并成立了心脑血管科、神经内科、神经外科。
1995年5月18日召开了新楼落成庆典仪式,正式开始对外营业。虽然面积扩大了、环境改变了,但是主要的服务对象仍然是航运系统内的职工、家属。医院的费用支出完全靠系统内各单位按职工比例拨款。
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,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持续、协调、健康发展的新阶段,并取得了一些突破。1991年全国医院开始实施分级管理是医院步入科学管理时期的标志。分级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区域卫生规划,主要技术是标准化管理、目标管理,主管部门也有了评价医院的标准,使医院走上了现代科学管理之路,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。
1998年5月17日,在医院发展最为困难时期,上级局航运管理局及时调整了医院主要领导,委派么会学同志到医院担任医院党委书记、院长工作。到院初始,面对处于半瘫痪状态的环境,100多员工怀疑和不信任的目光,医院如何能走出困境,不会被改革的大潮淹没,感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。
么会学院长上任后,带领领导班子成员,果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:整肃风纪,规范员工行为;更新服务理念、更新医疗流程,推行多功能、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新模式;严格管理,堵塞跑、冒、滴、漏;建立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,医务人员考试竞争上岗;改革分配制度,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,奖优罚劣……改革重新燃起了职工积蓄心中的热情,凝聚了涣散的人心,催发出生机和活力,使医院步出低谷,步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。
1999年因为医 院的资源差距较大,医改对医院的挑战更大。为发挥医院大楼条件的优势,与大的商团联合办院。同时在院内开始试行医疗科室月经济考核核算任务书。医院工会换届,开始召开年度职代会。大力倡导争先创优,评出首届十佳工作者到北京参加国庆50周年大典。
2000年为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实力,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。引进社会人员进入医院开办科室。为提高提高医院经济效益,创办了老船长纯净水厂。统一了医疗科室目标管理任务书。12月26日召开医院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,产生了第一届党委成员。
医护质量 环境卫生 劳动纪律 医德医风 (四条线)考核管理办法。
2002年为了办好专科特色,在全院采取不拘一格、求贤任人的原则,公开招聘科室主任,并给予科主任工资二次分配权力。随着医保工作的全面展开,医院进入了省、市医保首批定点单位行列。获得厅级文明单位称号。
2003年拓展诊治领域,打好特色品牌,创建了康复科,当年收治60余人。在抗击非典工作中,投入100余万元,保证了抗非政治任务的完成。随着国家政企分开的政策,经多方努力,划归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。成立了医院管理委员会,并召开了首次会议。
2004年为拓展医疗市场,深化医院体制改革,在人事制度、分配制度、经营机制等方面,进行了改革,全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。在医院的大政方针上,确定以康复治疗为中心,多治疗学科协调发展的办院之路。随着医院良性发展,原有的院址以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要,经努力将原海员宾馆3400多平方米的8层楼进行了兼并,接收人员34名。
2005年围绕中心塑品牌求发展,4月15日黑龙江省残疾人工作办公室和残疾人联合会,将医院确定为肢体康复定点医院 。
2006年围绕建专科特色医院目标,开发拓展新的、独特的诊疗范围和项目,成立了体检中心、关怀病房,提高社会效益,增加经济收入。开展了“以病人为中心,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”的医院管理年活动
2007年促进医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。关怀病房被国家老龄委确定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单位,指定我院制定国家级爱心护理机构准入标准。
医院在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基础上,被直接越级晋升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标兵,文明单位创建一年晋升跨过两个台阶。医院拿出近十万元资金,组织全院职工到丹东—大连仲夏野游,开阔职工的视野,增长了职工的见识。医院“十佳”工作者,出国到新、马、泰三个国家观光疗养。
2008年我们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的大目标,经过对市场的多次调研,创建了省内首家爱心护养院,由医院组织专业人才研究出国家级标准的医、护、养三位一体的规范和准则,已通过省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核上报国家。
为实现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决胜,作为交通系统唯一一家医疗机构,医院根据自家条件为公路建设奋战在一线的将士送医送药活动。
海员康复 海员内科 海员妇产
海员关怀 海员口腔 海员体检
2010年为确保航务局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完成,在三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,医院与各科室签订了《科室年度管理任务书》、《安全责任状》。
康复科完成临床科研项目二个,被国家定为0—6岁脑瘫儿童重点康复抢救项目单位。医院与道外区残联合作,定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。
2011年医院将更加飞速的向前发展。医院领导班子已经配齐,抓好新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,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心齐、风正、团结、务实、创新、廉洁的班子。
医院精神
建设的象征 精神的凝聚 医护的宗旨 追求的境界
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:
紧紧围绕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”医疗工作,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,在促进医院向前发展、职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,不断提升医院品质,塑造行业新形象。
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特色办院理念:
院 有 重 点 科 有 特 色 人 有 专 长
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办院方针:
树市场竞争意识;建现代管理机制;走专科特色道路;
育德能专业人才;展优质服务风貌;创医疗绩效双佳。
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办院目标:
“建设以康复治疗为中心,多治疗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医院”为目标的办院道路。
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医护工作精神:
严 谨; 求 精; 务 实; 勤 奋; 奉 献; 和 谐。
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特色管理目标:
提升管理 凝聚精神 丰满形象
主要业绩
装修改造工程
医疗设备更新
文明成果及各种荣誉
荣誉果实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版权所有: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哈尔滨 黑ICP备17008130号-1